产教融合双向赋能 校企协同共育匠心—学校召开产教融合助推专业内涵建设研讨会
为深化职业教育改革,推动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和教育强市建设,全面提升我校互联网信息学院专业群建设水平,学校于2025年6月19日在图书馆416会议室举行“产教融合助推专业内涵建设”研讨会。重庆商务职业学院副校长管军教授、重庆城市职业学院图文信息中心主任刘振栋教授、学校党委书记何菲教授、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李恩华教授、党委委员副校长李兴元、校企合作单位重庆足下科技有限公司商务总监赵荣娟、学校各职能部门、二级学院(部)党政负责人以及互联网信息学院教师代表参加了此次研讨会。会议由互联网信息学院院长范兴亮主持。
会议在产教融合模块重点讨论了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,为进一步契合数字媒体行业发展趋势,提升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的适配度,对最新的 2025 级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。会议由刘阳主持并担任修订方案负责人,互联网信息学院院长、教授范兴亮统筹会议进程,校内专业教师、高校同行专家、校企合作企业代表及用人单位代表齐聚一堂,以 “提升学生高质量就业能力” 为核心目标,共同为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建言献策。
图1 学校召开产教融合助推专业内涵建设研讨会
会上,刘阳开门见山明确会议核心目标:“本次修订的关键在于让学生毕业时能更好满足行业需求,实现高质量就业。恳请各位代表,尤其是企业方,直指当前课程体系与岗位能力要求的差距,多提宝贵意见。”
在课程名称优化与内容更新环节,刘阳详细解读课程调整思路:“提议将《C4D 交互动画》更名为《新媒体交互动效与动画设计》,是因‘C4D’仅为工具软件名,而课程实际涵盖动效设计理念及在 H5、小程序、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的应用,更名可更精准反映课程内涵,避免学生误解。” 高校同行专家张红对此高度认可,指出 “高校课程命名应‘去软件化’,突出能力培养目标,这与工程教育认证理念完全一致”;企业代表周继松(高级工程师)也从招聘视角补充:“企业更看重‘动效设计思维’与跨平台实现能力,而非单一软件操作技能,支持此次更名。”
课程设置调整的讨论中,取消《游戏设计与制作》课程的提议成为焦点。教师代表徐茜茜解释:“该课程作为拓展课,内容与《游戏引擎基础》等核心课重叠,且 64 学时难以覆盖游戏设计全流程,导致学生‘浅尝辄止’。取消后,精华内容可融入相关课程,为急需领域腾出学分。” 企业代表唐粮川从行业分工角度表示赞同:“游戏行业分工极细,概论式课程意义有限。当前市场对高质量图形处理人才需求旺盛,无论是游戏、影视还是 UI/UX 设计,图形能力都是基础,新增《数字图形高级处理》课程,能精准解决学生图形处理能力偏弱的痛点。” 用人单位代表向魏也直言:“用人单位深切感受到毕业生在图形渲染、特效合成方面的短板,新增这门课将显著提升学生视觉表现竞争力,我们非常欢迎。”
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议题同样引发热烈探讨。用人单位代表刘莉莉主动提出:“增加实践教学基地是‘双赢’之举,学生可提前接触真实项目,企业也能提前发掘培养合适人才。我们公司愿意成为新的实践基地,并派资深员工作为校外导师参与指导。” 范兴亮院长对此回应:“感谢企业支持,学院将建立更规范的基地管理机制,保障实习实践质量,同时邀请企业专家更多参与毕业设计、课程讲座等环节,深化校企协同育人。”
经充分论证,会议形成最终修订决议并达成共识:一是完善专业课程描述,责成专业教研室依据讨论意见精细化修订全部核心课程教学大纲;二是调整课程名称,正式将《C4D 交互动画》更名为《新媒体交互动效与动画设计》;三是优化课程设置,取消专业拓展课程《游戏设计与制作》,在第四学期新增 64 学时的《数字图形高级处理》课程;四是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,原则同意新增 2 家校外实践教学基地,由学院校企合作办公室负责后续对接与协议签署。
此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,是重庆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深化产教融合、推进专业内涵建设的重要举措。修订后的方案紧密围绕行业需求优化课程体系、强化实践教学,将为培养具备扎实专业技能、符合职场发展要求的数字媒体技术人才提供有力支撑,助力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,为行业发展输送更多优质人才。
(供稿:互联网信息学院/刘天英)
